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速食服飾的崛起和影響

一窺究竟。全新的服飾消費行為

讓人感到訝異的是,現今消費者購買衣服的數量也幾乎等同於拋棄至垃圾桶的數量!
—— 譯自The Guardian 郵報

全新型態的服飾消費習慣

現今消費者的購買率在過去十五年不但越來越旺盛,且消費的品味與風格亦逐漸趨向一致。根據統計,消費者購買衣服的速度約是1980年的四倍,一年約莫花費625歐元(25,000台幣)購買服飾。我們可以發現,跟十年前相比較,上班及正式的服飾僅佔據衣櫃中的一小部分,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新奇怪異的家居服與休閒服飾,其中更不乏新潮的服飾類型,如奢華的家居服等。

一名服飾工作業者敘述她所目睹的驚人畫面:那天的倫敦街頭下著滂沱大雨,而一名女士開心的提著六七大袋服飾在逛街時,大雨打壞了袋子的把手,裡頭的衣服瞬間散落一地。見證這一幕的服飾工作業者假設這名女士會將衣服撿起來並收至其它袋子,然而,她卻頭也不回的就這麼離開,讓這名見證人看得目瞪口呆,曾幾何時我們的服飾變得如此廉價隨手可棄。由千禧年所展現出來的趨勢可觀之,流行服飾業者已不再投資製作質材與質感兼備的衣服,而是投資更多至行銷與廣告中。

新-快-更快-淘汰
幾年前,一間知名連鎖服飾企業的成衣代工廠僅需要在20週需要生產44萬件的生產速率。而現今的成衣工廠若是有幸與大型連鎖業者合作,則必須具備5週內,每1週生產4500件的生產速率,而後的3萬件的款式,則必須等待設計師根據最新的流行觀察畫出設計圖後,才能在最後一刻開始量產。當引領潮流的業者將它的生產週期從9週縮短至6週時,其它的業者為了提高競爭力,更是將它們的生產週期縮短至令人難以置信的3週!

永無止境的工時與微薄的薪資成為當今海外工廠的普遍現象。部分業者甚至將工廠大門深鎖,避免員工因受不了超額負荷逃跑而造成出貨延誤。研究調查指出,許多西方服飾業者為了要爭取市場時效壓縮生產流程,給予海外代工廠的訂單時限往往都是草率、未經過合理計算,也因此造成代工廠嚴重的超額負荷!工廠員工為了達到出貨進度,更是長期生活在巨大壓力之下,身心俱疲!

過往消費者購買服飾的方式是依據季節及薪水的調配來決定比例,而現今的消費的模式受到速食服飾的崛起-流行便宜的服飾唾手可得,消費者不再重視衣服的保養與照顧,當衣服受一點污損或損傷就會直接被淘汰,不再是送去乾洗或是動手修補!

消費者購買衣服已不再取決於衣服的質料或品牌,而是根據每一季款式更替的速度。可預見的是,把購買兩季的預算更換成二十季的春夏秋冬款將會是現代人新興的服飾消費模式!

樂活論壇摘譯整理自:http://www.psfk.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